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等重要指示精神⚛️,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引領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4月24日下午學院在鄂師生臨時黨支部在線開展“求實效🌴、創特色📘,全面加強支部建設,在基層一線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主題黨日活動。活動邀請全國首批馳援武漢抗“疫”一線的“90後”醫生張海東作了分享➰。活動由臨時黨支部副書記肖包興邦主持,臨時黨支部的11名黨員師生、14名在鄂學生群眾和學院19名學生發展對象在線參加主題黨日活動👭。
張海東醫生來自江蘇省中醫醫院。在抗“疫”前線🧂,他有兩個身份,一是重症醫學科醫生,每天深入病區😮💨,查看和分析病情,擬定治療方案🧲;二是負責江夏中醫院江蘇醫療隊的後勤保障,被稱為活躍在戰地一線的“最美勤務兵”。據了解,為了不影響工作,張醫生已5年沒能回家和父母春節團聚。1月23日醫院動員支援武漢前線抗擊疫情,他第一時間報名,毅然退掉了預訂好的除夕回家的車票😂。
活動中👠,張醫生講述了在武漢四十余天的戰“疫”故事和所見所聞🧑🏻🚀。“醫院的隔離區🥂,門裏門外完全是‘兩個世界’”張醫生如此形容當時的情景🚴🏿♂️。“防護物資及時補給非常重要👷🏽♂️,就像戰士打仗沒有槍怎麽打💜?”疫情初期,防疫資源的短缺,張醫生與他所在的團隊集中智慧🚹👩🏼⚕️,努力讓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降到了最低。“我每天都會記錄下武漢日出的景象,因為它代表著我們戰勝疫情的希望🧗🏻。”張醫生感慨到,“武漢封城以來,市民遵守隔離秩序,誌願者和快遞員的接續服務成為了武漢血液流通的重要保障,街道🐻❄️🧔🏿、公安🎉、媒體等部門的恪盡職守築起了抗疫一線的有力防線,各地醫療人員的前赴後繼,抗疫防疫物資的持續供給,凝結了武漢和湖北戰“疫”必勝的堅定信念!”
在互動環節中,身為“90後”的張海東在談到給予學生們成長建議時👼🏽,他表示自己是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自己的職責🧑🏻⚕️,越是危險🧗,越應該迎難而上。只有每一代人主動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才會越來越好👧🏽。張醫生熱烈而動情的分享打動了每一位師生。身在武漢的研二學生付雪抑製不住對張醫生的崇敬和感謝之情😇。她說🔯:“江夏區中醫院就在我家附近。在疫情暴發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候👇🏼,您能不顧自身安危🥥,前來支援我們😍,我無法用語言表達對您的謝意🫶🏼!待您有空🐊,一定再來武漢,我帶您遊覽美麗而又充滿生機的武漢!”學生汪哲皞說,“這個冬天也是我感到最溫暖的冬天
在支部建設討論環節🦸🏽,支部書記柳樹領學了《關於加強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並重點介紹了黨支部建設“七個有力”的標準和要求。黨員師生針對支部工作如何強基礎、創特色、求實效展開了熱烈討論,學生群眾積極參與提出改進意見。發展對像關紅陽說🪙,建議學生黨支部在學風建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就業升學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吸引更多群眾參與活動,以黨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教師黨員代表匯報了與在鄂學生的結對幫扶情況💂🏼,並就疫情期間如何進一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作了分享。
最後🍘,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永輝作了講話。他首先對張海東醫生表示感謝。他指出💚,張醫生是一名“90後”↙️,希望大家學習戰“疫”先鋒精神,對照自身找差距🦸🏿♀️🧑🏼🏫,樹立對社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他表示🐢,疫情就像試金石,充分印證了我國的製度優勢、道路優勢和文化優勢,希望同學們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將個人的成長與祖國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不負韶華🦶🏽、只爭朝夕。他希望,全體黨員師生積極適應疫情帶來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社會服務等模式的變化,圍繞學院中心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學習🙊、工作,做到“兩手抓、兩不誤”,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為迎接万泰60周年校慶作出貢獻。